不唯结果论!苹果头显的成功从Vision Pro的“失败”开始
【CNMO科技消息】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,苹果Vision Pro的出现似乎不合时宜。
据供应链消息,自今年初夏以来,苹果已大幅缩减Vision Pro的产量,并可能在年底前完全停产。同时,据另一位直接参与苹果供应链的人士透露,他们已经暂停了第二代Vision Pro的研发,为期至少一年。
就苹果所信奉的长期主义来说,Vision Pro并不是一个失败的产品,而是其长远规划的第一步,甚至只是一小步。唯结果论,那当年的初代iPhone也是个失败品。苹果一开始就有能力做出最好的头显,就体验来说,可能没有之一,只是叫好不叫座,因为实在太贵了,而且整个应用生态还不成气候。
苹果的高端打法
索尼是Vision Pro高分辨率OLED显示器的独家供应商,每年只能供应90万台显示器,而每台Vision Pro需要两块显示器,这意味着Vision Pro一年内的最大产能约为45万台。而根据供应链的数据,Vision Pro今年截至目前的销售量大概为40万台,预计今年内不会超过50万台。
显然,苹果对Vision Pro的市场表现是有预估的。
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历史,几乎所有的苹果产品——最初的Mac、iPod、iPhone、iPad、Apple Watch,很快就被加了“+”“2”或“3G”的新一代产品所取代,因为技术在迅速迭代。
可以说,Vision Pro瞄准了AR/VR市场中的高端泡沫,这一点毋庸置疑,但未必走错了。
不少人觉得Vision Pro应该像iPod、iPhone、Apple Watch那样大众化,从而带动更大的用户基数,进而吸引更多空间应用和沉浸式视频内容的开发。
如果苹果推出一款低廉的VR头盔,那会怎样?这已有先例,自从Meta收购Oculus后,花了五年时间想要实现这个目标,但收效甚微。如果“变得更便宜”是点燃VR市场并激发大众热情的关键,那为什么谷歌那个不起眼的DIY Cardboard VR没能开辟出一条道路,反而被人淡忘?
Vision Pro是在市场上的先行者摸爬滚打了多年之后才姗姗来迟的。苹果没有选择随波逐流,而是决定另辟蹊径。
低价路线走不通
面对一个尚未成熟的AR/VR市场,苹果这种做法也是意料之中的事。
很多用户买了头显后就将其束之高阁,因为它们还不足以吸引用户长期使用。而要吸引用户长期使用,按现有的技术,苹果头显不可能便宜。
苹果很清楚,试图以低价打入空间计算市场是没有意义的。
当年苹果iPod推出时,价格也很高,这是因为iPod没有使用低成本、容量有限的存储卡,而是采用了小巧的硬盘驱动器和新颖的旋转输入控制器。
与乔布斯时代的其它产品发布不同,iPad一炮而红,在第一年就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,并在此后的平板电脑市场占据主导地位。
类似的例子还有MacBook Air。2008年,乔布斯推出了MacBook Air,这台机子当时非常贵,因为它用了固态硬盘(SSD)。当时的消费者抱怨说,如果苹果提供一个带旋转硬盘的版本,或者放弃极致的轻薄,出一款基础的MacBook Air,那可能会更便宜。
然而,多年过去了,轻薄化的笔记本显然更受欢迎。原因很简单:苹果不是想制造便宜的设备,而是想制造更好的设备。
随着MacBook Air的首次亮相,笔记本电脑变得更薄、更复杂,这不仅需要新的硬件,还需要新的操作系统级软件。苹果不怕定更高的价格,因为总有人愿意为更好的产品支付更多的钱。所以,我们理解了为什么苹果会无畏地推出高端头显。
苹果深知,不仅要为空间计算吸引大量的用户基础,更要吸引与商业相关的客户群,这一点至关重要。
谷歌是VR的先驱,但并没有打造出个好的生态来留住VR用户。很明显,如果连几千块钱的VR设备都无法吸引开发者做沉浸式视频和空间应用的内容,那么更贵的设备恐怕也难以做到。
相比之下,Vision Pro更不便宜,因为它集成了所有高端组件,从显示屏到定制处理器、摄像头和传感器,但Vision Pro没有因高价而滞销。
便宜的AR/VR设备会让用户感到不适,所以AR/VR现在走这条路线是行不通的,这是任何懂技术的人都明白的道理。如果苹果要做廉价版的Vision Pro,却放弃用户体验的优先级,那注定是要失败的。
硬件贵,开发更贵
Vision Pro不仅仅是昂贵的硬件那么简单,做空间计算的另一大成本在于软件。
对于开发者而言,为iOS、iPad和Apple Watch编写应用程序本身就很烧钱,开发一个优质应用可能就要花费几十万元。如果没有足够的用户来补贴空间应用的开发,那么就很难吸引开发者投入。但庞大的iPhone、iPad和Apple Watch用户基数保证了应用的销量。
考虑到Vision Pro的初期用户大约只有五十万,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商业模式,苹果很难说服开发者投入巨资支持空间计算。如果用户量不大,那就必须是高价值的用户群体。
除了空间应用外,另一个成本高昂的软件是苹果沉浸式视频,拍摄不仅需要超高分辨率的摄像机和镜头(至少两个),还需要电影人重新研究拍摄。编辑和分发的成本也更高,因为涉及的数据量更大。更清晰、更高分辨率的内容对细节的要求也更高。构思、制作和整理Apple Immersive Video所需的一切费用都非常贵,而且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通过下载收费来回本。
面对为初始客户群创建可负担的沉浸式内容这一难题,苹果借鉴了LaserDisc的方式:3D电影的定价以租赁为主。此外,苹果还创造了一个LaserDisc时代不存在的解决方案:定制的Apple TV+订阅服务。
有钱人现在有理由付费了。他们可以支持苹果的空间计算平台,直到硬件价格下降,吸引更广泛的市场。
像安卓一再证明的那样,一开始就把目标(价格和价值)定得太低,最终可能得不到什么。
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
(本文来自于手机中国)